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新闻详情
中国基础建设迎来商机
在2013年举行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两路”)成为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两路”又被确定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内容。会议提出,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撬动基建商机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无疑,这将联动亚欧涵盖30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使得辐射太平洋至波罗的海间亚欧大陆“共振”。更重要的是,构想如顺利实施,将重新打通阻滞多年的亚欧经济动脉,实现各国从交通、贸易直至投资、金融的互联互通,绘出惠及经济带沿线各国、甚而影响更深远的亚欧经济新版图。
在多位专家看来,“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形成联动发展网络,首先应打通“互联互通”环节。正如习近平在演讲中指出,上海合作组织正在协商的交通便利化协定,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在此基础上,中方愿同各方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
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陈玉荣表示,中亚要使自己与区域经济、全球经济融合在一起,一项重要条件是实现交通的便利。而中国在技术、资金方面的优势,能够助力中亚铁路、公路、航空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亦持类似观点。他说:“以中亚食品研究中心为例,新疆西红柿的‘红色产业’在中亚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且需求大,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尤其铁路能力欠佳,导致运输不便。”
“所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这个思路,不仅要购买东盟、中亚、非洲等地资源,还要介入当地的投资和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来带动国内产能,通过对外投资带动对外贸易。”周其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