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新闻详情
分析高性能节能产品对建筑节能的作用
所谓的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而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主要有提高围护结构性能,应用高效建筑能源系统,加强可再生能源应用和提升运行管理水平。
在提高围护结构的性能方面,主要做好墙体保温,高性能门窗和遮阳。给墙体做保温,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聚苯板外保温,聚苯颗粒复合硅酸盐保温和岩棉外墙保温等。安装高性能门窗,窗户可采用低辐射镀膜玻璃、真空夹层玻璃,玻璃幕墙可用玻璃夹层充惰性气体作断热式玻璃幕墙。至于遮阳系统,可采用活动外遮阳,中置遮阳,或者采用遮阳系统与照明系统的联动控制。
高效建筑能源系统的应用,比如暖通空调系统,主要技术有高效制冷设备、高效供热锅炉、蓄冷蓄热技术、高效多联机技术、变风量空调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及热回收技术。多种技术的综合利用能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对照明动力系统,主要要做到科学选用光源、高效节能灯具、合理分配光源辐射的光通量,同时充分利用自然光,加强照明用电管理。电气设备方面,推广使用高等级能效标识的产品,打造智能家居。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能源与环境检测中心是1985年原国家标准局发文拟建的最早的113个国家级质检中心之一,由国家空调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国家建筑节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建设部供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成,是经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三方检验机构。
建筑能源与环境检测中心设置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建筑节能、建筑环境、供热通风、空调净化、制冷设备、门窗幕墙及太阳能产品和工程应用的质量检验、检查工作。中心的检验和检查业务受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领导,经济上实行单独核算,独立运行质量体系和管理程序。中心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建筑节能与环境相关的质量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承担相关产品和工程应用的质量监督检验和检查工作。
中心于2000年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评审,于2010年通过检查机构认可评审。依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检查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和《质量手册》等体系文件开展工作,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更好地为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发挥积极作用。
中心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财政部的委托,近年来开展了对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能效测评工作,对全国多个省市实施的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的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建筑应用系统进行了工程实施状况检查和性能测试,共完成示范项目的检查测试工作100多个,累计检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面积800余万平方米,为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技术服务。配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和交通部完成三部委组织的LED示范工程的照明产品的跟踪检测任务,承担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联合推动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相关检测工作,对能效等级1级或2级以上的高效节能照明产品进行节能惠民工程检测和对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进行家电下乡的质量检测工作。
2008年开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实施了建筑能效测评标识试点工程应用,在部分有工作基础的省市以及部分项目试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截止到2012年上半年:在国内20省市组织实施了建筑能效测评标识试点工程应用。在全国开展了200多个项目的试评工作,标识项目覆盖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四个气候区域。共有165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级建筑能效标识,其中居住建筑77项、公共建筑88项。按星级划分,三星22项;二星58项;一星85项。
展望未来,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继续推动建筑节能工作:首先,通过完善政策奖惩机制和标准体系,利用政策杠杆效应和引领作用,推动宏观层面的工作;其次,通过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建筑产品的性能,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
最后,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合力,带动全社会建筑节能事业的大发展,争取在2030~2040年间新建建筑全面实现低能耗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