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新闻详情
绿色城市生态治理质量提升有何方法
生态城市的长远发展之策必须从生态城市建设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质量方面综合谋划。因此提出建立健全三大制度体系,构建城市生态治理体系;完善和运用三大政策工具,加强城市生态治理能力;加快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生态治理质量的如下思路和举措:
(一)建立健全三大制度体系,构建生态城市治理体系。一是建立健全源头严防的城市生态保护制度体系。从明晰城市自然资源的产权和管理体制、确定城市生态空间的规划体系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建立规章制度。这一制度体系构建主要从建立健全6种制度入手:(1)建立清晰的城市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2)健全科学的城市自然资源的资产管理体制。(3)建立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城市土地开发制度。(4)建立法定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5)建立严格的城市生态空间管制制度。(6)在城市内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二是建立健全过程严管的城市生态保护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构建主要应从5种制度入手:(1)实行城市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有偿使用制度。(2)实行城市生态补偿制度。(3)建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4)健全和完善城市污染物排放许可制。(5)建立城市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三是建立健全后果严惩的城市生态保护制度体系,从3种制度入手:(1)建立城市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终身追究制度。(2)建立城市生态环境损害的经济赔偿制度。(3)建立和完善城市生态环境损害的法律追究制度。
(二)完善和运用三大政策工具,加强生态城市治理能力。第一,完善和运用命令控制性政策工具。命令控制性政策工具是指城市管理部门为了实现生态保护目标对城市的开发利用行为进行规定和管制的方法和手段,主要表现为行政干预和法律约束两种方式,具有强制性特征。它主要包括编制城市发展规划、颁布产品标准和产品禁令、设定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绩效考核评价机制、颁布相关政策法规等内容。针对中国当前的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和问题,应从这样几方面完善和运用命令控制性政策工具:(1)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制度。(2)完善各级城市生态发展规划。(3)完善和强化城市生态红线约束。(4)严格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加强生态环境损害的处罚力度。(5)明确规定生态建设资金占全国及各地GDP的比重,大幅提高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尤其是生态补偿资金和生态转移支付资金投入。第二,完善和运用经济刺激性政策工具。经济刺激性政策工具主要是通过征税和市场化机制等经济手段来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和激励。其目的是以最具效率、最适配的方式及有效衔接的进程来优化配置各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资源,以市场经济等方式追求最大效率,即生态效率,以使各主体有利益动力来采取生态文明行为。针对中国当前的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和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和运用经济刺激性政策工具:(1)积极探索和完善碳税制度改革。(2)不断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第三,完善和运用社会自愿性政策工具。社会自愿性政策工具是指政府为促使公众和环保NGO通过政策研究、建议与提案、游说宣传等方式促进生态城市建设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针对当前的生态城市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和运用社会自愿性政策工具:(1)倡导生态文明学术研究和环境保护政策研究,推进城市环保宣传和生态文明教育。(2)创建各种参与方式,组织多种绿色行动,为公众提供环保服务。(3)建立顺畅的生态环境事件举报流程和制度,为社会公众及时发布环境信息,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环保监督提供便利。
(三)加快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提升生态城市治理质量。所谓绿色城市,是指在绿色发展观念指导下遵循绿色发展道路构建了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生态体系的城市。加快绿色城市建设,提升生态城市治理质量,须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树立绿色发展观。二是遵循绿色发展道路。三是构建绿色生产方式。四是构建绿色生活方式。五是构建绿色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