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新闻详情
二:建筑行业的环保遭遇新难题
建筑能耗指标“被误算”
与钢铁、化工、发电等传统概念里的碳排放大户相比,建筑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样不容小觑,而且由于中国城镇化进行仍在继续中,因此建筑节能已越来越重要。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总监李琳在前述会议上称,城镇化的程度越高,生态足迹增长越高。温室气体中,70%是由城镇排放的,其中城镇的工业和建筑各占40%,其他占20%。因此,未来,中国整个城镇化道路如何选择很关键。只有做好建筑节能,才能有效控制碳排放。
2009年,时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曾表示,以建筑能耗中占重要地位的照明能耗为例,据光电领域专家估算,如果全国50%的光源改用LED照明,年节电量将相当于再建2.5座三峡电站。韩爱兴指出,现在国内对建筑减排存在盲目乐观的情绪,认为中国的建筑能耗指标已与国外接近,甚至比美国还低一点,“这里有概念性的不准确,西方使用的标准是一次能源标准,能源消耗从开采环节开始计算。但我国建筑技术的能耗标准是按建筑平方米算耗热量、耗煤量指标,在北方还有管网输送能效、锅炉燃烧效率,很少算到管网,顶多算到锅炉,远远没覆盖到开采环节。”
建筑碳减排计量标准不一
有业内人士认为,建筑节能最重要的是定基准线,绿色建筑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在于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广泛认可的行业碳排放计算标准。
“全 国有很多单位在做,比如上海用的是我们和零碳中心合作制定的上海碳计量标准,北京用的是清华大学的,绿色建筑用的是中国建科院的,都不一样。标准统一不 了。但如果以后各地都要做交易,那中国的标准就必须统一,不然就乱套了。”原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克放称。
有地产行业人士表示,现在的一个趋势是各个建筑企业都在制定自己的碳排放计算标准。
建筑物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减排量的计量,本身就是一个世界难题。目前国际上比较主流的主要是美国的LEED标准和德国的DGNB标准,但从全球来看,并不存在国际通用标准。
“因 为各地区之间的气候、经济发展状况等都不一样,所以很难以同样的标准去衡量,而且建筑有一个很长的生命周期,从哪个阶段开始计量?是从原材料就开始算,或 是从建造期开始算,还是交付后开始算,这里面的计算很复杂,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现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建筑和气候工作组正在试图把各国的建筑 成员聚集在一起,制定一个建筑碳计量的指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家项目官员蒋南青对早报记者称。
对于建筑碳排放能否进入交易环节,蒋南青认为目前中国建筑节能的成熟度还远未达到可交易的阶段,“建筑行业现在更多的还是在使用绿色建筑‘节水、节地、节电’的那套体系,一旦涉及交易,甲方乙方很难区分清楚,交付使用后,用户牵扯出的问题就特别多。”